LY∕T 3086.2-2019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技术 第2部分 迁地保护技术规程(林业)

ID

8AADBDAE4D2349A3B3846B54B8CCE142

文件大小(MB)

0.2

页数:

5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21-12-23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ICS 65.020,B 60,LY,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,LY/T 3086.2—2019,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技术 第2部分 迁地保护技术规程,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ex situ conservation of wild plant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,(发布稿),2019 - 10 - 23发布,2020 - 04 - 01实施,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布,LY/T 3086.2—2019,I,前 言,本标准按照GB/T 1.1-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,本标准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,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: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、北京林业大学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臧润国、黄继红、丁易、路兴慧、许玥、刘艳红、杜芳,LY/T 3086.2—2019,1,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迁地保护技术规程,1 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迁地保护依据、原则与方法、基地建设、生境选择及适宜性评价,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各类极小种群野生植物,其它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工作可以参照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GB/T 15776--2016 造林技术规程,GB/T 6001--85 育苗技术规程,SN/T 1157--2014 进出境植物苗木检疫规程,LY/T 2651--2016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规程,LY/T 2244.1--2014 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技术导则 第1部分:野生植物保护,LY/T 1819--2009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小区技术规程,3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,3.1 迁地保护 ex situ conservation,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,在其原生地之外对其进行保护,3.2 基因文库 gene library,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DNA片段,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,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,3.3 潜在分布区potential distribution area,物种目前尚未分布到,但适合其生存和繁衍的所有可能区域,3.4 小环境microenvironment,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,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,4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的依据、原则与目标,4.1 迁地保护的依据,①原生境严重退化;,LY/T 3086.2—2019,2,②个体数量低于最小可存活种群数量,种群难以维持;,③生存条件突然变化,面临严重生存危机,4.2 迁地保护的原则,①不破坏原生种群及其生境;,②条件具备时尽可能建立多个迁地保护地点;,③每个迁地保护地点尽量保存多个个体、基因型;,④尽量采取多种途径开展迁地保护;,⑤充分考虑人工调控在迁地保护中的作用,4.3 迁地保护的目标,保存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质资源,降低原生地灭绝风险,增加种群繁衍扩大机率,最终恢复野外种群,5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的地点和方式,5.1 迁地保护的地点,利用现有植物园、树木园或其他栽培地,将经过自然或人工繁殖的植株进行迁地保护,设置专门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或其他珍稀濒危植物基地,进行迁地保护,5.2 迁地保护的方式,①整体植株保存;,②种子和组织保存;,③基因文库保存,6 迁地保护基地的建立,6.1 地点选择,①选择与原生境气候、土壤、生物(包括菌根真菌、传粉昆虫等)条件相似的地点作为迁地保护基地;,②根据物种潜在分布区结合现实条件,选择适宜的地点作为迁地保护基地;,③在综合考虑保护和研究等工作需求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采取调控措施人为营造适宜小环境,选择某些地点作为迁地保护基地,6.2 整地,整地技术参照GB GB/T 15776—2016,6.3 育苗,育苗技术参照GB/T 6001—85,6.4 苗木准备,应采用容器苗,确保根系完整和后期的幼苗成活率,LY/T 3086.2—2019,3,6.5 苗木运输与检疫,苗木一定要带土专车运输,应选择适宜时机(如早春萌芽之前或落叶之后)进行运输,运输前应开展病虫害检疫,具体检疫程序可参照SN/T 1157--2014,6.6 苗木栽植,栽植前1-2天挖好栽植穴,补充基肥。栽培过程中保证苗木根系舒展,回土踏实,浇足定根水,6.7 苗木后期管理,浇水、施肥、除草、病虫害防治、遮阴,及时清除杂草等其它竞争植物,苗木栽植后管理的具体细则可参照GB GB/T 15776—2016,7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的管理,7.1 物种及生境信息库的构建与档案管理,建立迁地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、生境及保护状况等相关信息的数据库和档案管理系统,7.2 迁地小环境调控,根据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与生态需求,实施遮阴、除草、浇水和施肥等抚育管理措施,人为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小环境,维持迁地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,7.3 病虫害防治,对迁地植物的病虫害,一经发现就要及时进行生物或化学防治,7.4 迁地保护监测,对迁地保护种群的每株植物个体都要进行挂牌编号,定期监测迁地植物的生长、繁殖和更新状况及小气候和土壤等环境因子,8 迁地保护效果评价,8.1 短期标准,依据GB/T 15776—2016,从苗木成活率(40%以下,差;40-80%,中; 80%以上,优)、生长状况(良好、正常、较差)、保存率(20%以下,差;20-70%,中;70%以上,优)和繁殖状况(正常结实、不结实……

……